新几内亚岛近十年发现一千多个新物种,多种遭受巨大威胁
|
|
莫尔比斯港,巴布亚新几内亚岛-WWF最新的报告指出,在1998年到2008十年间,新几内亚岛发现了多达1060种新物种。但由于杂乱无章的不可持续的开发,尤其是伐木和开发耕地,使得这些珍稀物种面临着巨大威胁。
|
植物园保护国际(BGCI):全球25%的杜鹃面临灭绝的危险
|
|
植物园保护国际(BGCI)近期发表了杜鹃红色目录(Red List of Rhododendrons)及其报告,对杜鹃种的保护进行了科学评估。根据BGCI和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研究显示,全球1157种杜鹃的四分之一处于野生危险状态()。该评估报告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目录分类及等级评价标准,调查的1157种杜鹃中,其濒危状况如下:灭绝(Extinct,EX)1种,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EW)1种,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36种,濒危(Endangered,EN) 39种,易危 (Vulnerable,VU)241种,渐危(Near Threatened,NT)66种,数据缺失(Data Deficient,DD)290种,低危(Least Concern,LC)483种。因此,有316 种属于处于通常的濒危状态 (CR+ EN+ VU),面临灭绝的危险,因而必须采取保育措施。除了濒危种类外,一些种类已经灭绝或野外灭绝,如,台湾稀有特有的台北杜鹃(Rhododendro kanehirae)除了在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等有收集外,已经在野外绝迹,而另一个种则完全灭绝。杜鹃的多样性中心在喜马拉雅地区及东南亚多雾的山地,在美洲、欧洲和亚洲其他区域多样性较少。杜鹃一般生长在具有丰沛降雨、高湿度、气候温凉的环境,并喜爱酸性土壤。杜鹃属内,形态多样性也丰富,有数公分高的蔓生杜鹃,也有高达30米的大树杜鹃,即使在种内也有不同的形态和花色。
|
由华南植物园主任黄宏文作序,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领域张奠湘、李世晋等主编以及众多中青年分类学工作者及部分在读博士生、兄弟单位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编撰的《南岭植物名录》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
2010生物多样性周启动仪式于2010年5月18日北京涵芬楼书馆举行, 这次新书展示会可以说是生物多样性的科普课堂,有6本新书与大家分别见面。其中有给自然地理和野生动物保护者准备的《缤纷世界——全球生态保护地图集》;有给奋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一线的 环保工作者带来的《追寻和谐: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的经历》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自然保护新时代》。其中有适合孩子们阅读的《第一次发现》丛书;有适合家长与老师陪伴孩子 一起学习的《大象罗拉》和《老虎的老师》。这些书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向人们展示了奇妙的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与我们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方方面面。
|
《泛喜马拉雅植物志》研讨暨第一次作者会议在植物所召开
|
|
由中科院植物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国内31个单位的70余名植物分类学家参加的“《泛喜马拉雅植物志》研讨暨第一次作者会议”于3月21-24日在植物所召开。参会的还有该志编委日本东京大学博物馆植物标本馆馆长Hiroshi Ikeda副教授。
|
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的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试点3月1日启动。本次调查距首次全国范围内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完成已有10年。
|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臧穆、黎兴江研究员主编的《中国隐花(孢子)植物科属辞典》近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届会议于2010年10月18日至29日在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名古屋会议中心举行。
|
自2008年以来,《人与自然》版已经连续3年推出年度“动物植物10件大事”的评选。评选着眼于年度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重要事件,对于动植物生存环境如湿地等自然保护区方面也有所涉及。
|
2010年特大干旱重创云南 10万株重点保护植物亡
|
|
林业部门:会开展一系列抢救性保护工作
新近一项调查显示,2009年秋冬至2010年春夏发生在云南的特大干旱导致2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计约10万株死亡,部分野生动物生存受威胁,森林火灾多次发生,生物多样性受影响。
|
|  |
|